Loading...
傳統上,各國首富都是地產大亨及通訊巨擘為主,近數十年科技公司成為新興的聚斂財富途徑,科技往往與創意掛勾,一些創意大國的首富往往是結合了科技與創意的科創公司。
香港人嚮往哪裡的流行文化?近年會看韓劇,也會看《創造101》,不過宗師相信還是英國、日本及美國,這些國家有甚麼共通點?尊重創作、有良好的創作環境,也重視品牌及版權法,抄襲是以上國家的大罪,因此創意產業都生機處處。
世界知名管理問顧公司麥肯錫在2018年尾發表的研究指出,懂得運用創意應用於設計的企業比其他企業營收高 3 成以上!更有趣的是,這個營收差異在醫療科技、消費性產品和銀行業都看得見。Design Council UK 的十年研究也顯示,設計導向的英國公司中,有 80% 成功打入國際市場,是正常當地企業的兩倍。
麥肯錫研究報告 - 注重設計的企業擁有更好的商業表現:
https://www.mckinsey.com/business-functions/mckinsey-design/our-insights/the-business-value-of-design
Dyson的設計來自生活的不滿
英國人是個擅於創造良好制度的民族,也擅於將新舊事物包裝或加工,兩者結合其實是可以將創意及實業經營得紮紮實實,以足球為例,足球不是由英國人發明,但他們是現代足球的鼻祖,1992年成立的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(英超)現時是全球最有盈利的足球聯賽,幾可成為英國經濟支柱之一。
那麼英國的富中之富是誰呢?最新出爐的是 James Dyson,沒錯他就是Dyson的創辦人,James Dyson本身是設計師兼工程師,思考上充滿設計思維特質,創意來自發現生活上不滿,決心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。他創立Dyson公司後,便運用他的設計力,創造一系列功能及美感兼備的產品,Dyson 推出的產品,長期橫掃各大設計奬項,銷量口碑同樣登頂。去年Dyson創下公司盈利新高,首度突破10億英鎊,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表示,James Dyson的身家因此增加約30億美元至138億美元。Dyson 的吸塵機、風扇及風筒你都用過吧?
UNIQLO 相信設計力與編輯力
亞洲創意大國日本,這幾年的首富都在柳井正先生(零售成衣)及孫正義(互聯網電訊)之間不停交替,其實這亦代表了傳統及新興事業在日本繼續篷勃,很符合日本國情。最新出爐的首富是柳井正,他擁有的品牌就是大名鼎鼎的Uniqlo優衣庫。
今年70歲的柳井正先生是Uniqlo公司的董事長,近年Uniqlo在成衣實體店結業潮時逆市擴張,財富達到了236億美元,在世界排名第34位,近年得意之作,是將日本暢消潮流雜誌主編木下孝浩挖角過來當品牌營銷長,相信編輯的整合能力及設計的創造力,令Uniqlo在世界上無數個fast fashion品牌上有自己清晰的定位。
Apple 賣的不是產品,是設計是用戶體驗
英國及日本固然重視設計,不過地表最高市值公司卻在美國,它是一間科創公司,就是蘋果公司。美國是個百花齊放的社會,致富有太多途徑了:亞馬遜及微軟的老闆身家都在巴菲特之上,然而以公司為單位,蘋果是首間市值過千億美元的公司,iPhone怎樣改變世界、它的設計怎樣不用多說吧?
最後你知道嗎。為什麼注重設計的企業會有較成功的發展?其實原因好簡單。
設計就是通過不斷收聽、創造、測試與最終用戶進行互動來達至雙贏。在互動時代,也是用戶決定一切的時代。如果品牌不了解客戶的想法、生活情境及問題,未能設計出令用戶生活變好的產品,多好的品牌未來必定要失敗而回。